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采书评
精采书评
站内搜索
站内全文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采书评 >> 精采书评   
《人生》杂志社长兼总编 秦剑波为《秋水文章不染尘》作序
 时间:2023-04-21 来源:中国文化出版社  作者:中国文化出版社  点击:272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修史修志在我国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曾一度被湮浸停滞。家庭观念,家风文化,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继承,家庭家族修史修志的传统又悄然兴起。历史告诉我们,修史修志不单是名门望族之事,殊不知寻常百姓的家书、家传也是家史的忠实记录,它能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民族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承载着人生中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成功时的喜悦与沉思和挫折时的警醒与奋起。饱含着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和重要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无价之宝。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认为把对社会现象或歌颂或鞭挞,融人强烈个人意识的思想并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把这种“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成功得失,人生历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用书籍为载体传给家族后人尤为急切,其意义不言而喻,殿才兄的这部著作,其实就是他的奋斗史,他所取得的荣誉与成就,也给家族后人竖起了一个标杆,以企盼激励后人的超越。

我与殿才兄一九八五年相识相交至今已超过三十五载,八十年代我们就曾骑着自行车在阜阳街头共同采访,有时就两人共骑一辆自行车前往被采访的单位或个人,每忆此类事多有感慨。兄与人为善,宽厚内敛,与之情同手足。兄还为我爱人找徐向前的保健医生和当地的名医诊恙,私交甚笃,一切尽在不言中,着实感动。兄行事独立,偏爱写作,从军从政工作之余,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掇,非常人所为。对于他的执著与坚韧和取得的成就,令在新闻出版界混了三十多年的我汗颜。孔子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何已将至,而是已至,殿才兄今年正是古稀之年矣!而他一直保持着理智的心态和心灵的健康,不减当初,笔还在摇曳。这就是他为什么兄多次嘱我为此写序,我多次婉拒推辞的原因。这部著作是他自己生命、生活、事业的血汗结晶。是他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族教育链的重要一环为兄写序自愧不如,我建议他请文坛耆宿或文化名人作序,他回复说,我思来想去还是你最合适。语已至此,我也就勉为其难了。

我曾拜读过《秋水文章不染尘--记全国十佳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刘殿才》这篇二万余字的传记文章,对他个人经历创作理念及实践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做了详尽叙述及评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心性,重伦理、重修身、重至善重道德精神在这里都有所表现,从中可以较立体地全面了解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殿才兄胸怀坦荡,性情豁达,谦虚好学,默默奉献,永不满足,自一九七零年七月在北京日报发表新闻稿件至今,初心不改,已在海内外一百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各类作品近五千篇,约五百多万字。许多作品还曾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党报及刊物上。有六百余篇上了不同报刊版面的头条,获得各类奖项八十余个,其中二零零七年出版的散文集《紫荆花开》以雪水禅心般的晶莹清透沁入读者心田,或娓娓道来在润物无声中突显咏物的神韵和风采,回甘品逸,被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评为年度金奖作品。纪实文学集《时代英才》和《解密新闻》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于二零零七年和二零零九年出版发行,在新闻文化出版界引起反响。他曾五十余次应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会议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受到二十多位在职和前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如此殊荣大放异彩,在他的家乡阜阳乃至安徽全省也是绝无仅有的。正如安徽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万文艺在为刘殿才的《时代英才》作序所云:“他堪称如书名所说的时代英才,恐怕亦是当之无愧的”。

殿才兄不计名利得失,为人忠实厚道,其实是有深厚渊源的。受祖父,父亲,母亲的影响颇深。他的祖父,父亲都是普通的乡村农民,都是经过雪雨风霜,走过沧桑岁月的慈祥老人。尤其他父亲朴实大方,厚道仗义,不但是种田的行家里手并目乐善好施,在方圆十几个村里德高望重成为家喻户晓的“能人”至今,村里人谈起他时仍赞赏有加。全家七口人住三间茅草屋,在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虽勤俭持家,可日子过的并不宽裕。但家庭却充满长辈关爱晚辈,晚辈孝敬长辈的和睦景象,家人过得也算平淡知足,其乐融融。勤俭之风,孝敬之风使童年的殿才感到了家庭浓厚爱意和温暖,可是这份平淡。很快就被打破了。一九六零年自然灾害成为殿才兄的至暗时刻,他失了爷爷,父亲和弟弟三个亲人灾难叠加,家庭悲剧使得本来就清贫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难以维持温饱,忍住悲痛,勒劳的母亲在失去支柱后,全家生活的压力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母亲的肩上,她咬紧牙关承担起了家庭重担,起早摸黑干活挣工分养家糊口,累活重活面前从不示弱。值得庆幸的是生活的艰难从未压倒他的母亲。村里人对他母亲的坚强和善良有口皆碑。这苍凉悲怆的往事殿才兄刻骨铭心,使秉性开朗活泼的他沉默起来。母亲去世四十多年了,但母亲那无比坚强,勤劳善良和不屈服的韧性品质在他身上得到了传承,并为他引为自豪。习近平在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二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殿才兄虽经历坎坷,饱尝人间百味。现在已是三代同堂,子辈、孙辈都很优秀。嫂夫人李稳更是殿才的贤内助,对他的工作和业余写作给予全力支持,并且也在第三十三届中化大地之光征文中荣获“优秀奉献者奖”。二零二零年十月同殿才兄一起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一同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表彰,成为此次会议中的一段佳话,令人羡慕不已。朱用纯在《治家格言》中云:“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善根在社会生活中生发与蓬勃,也必将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收获而完成人生.达致圆满。这需要韧性与大智慧,殿才就是这样的人。由此怎能不会其家庭美满.子女兴旺。可鉴.家庭美德传承是社会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础。

殿才兄的爱心善为还表现在用文章传递文化,对当地企业、文化、文艺基层工作者的成绩尽心竭力宣传举荐。尤其是对业余爱好者更是倍加关注。不遗余力,慧眼识珠地发现他们,并利用他的文脉,人脉举荐在京城众多报刊上发表,以此鼓励。有些民间文化艺术爱好者,民间艺术工作者,当地书画爱好者,被他多年追踪报道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这些有生命力的嫩株幼苗雪中送炭,旱送甘霖。许多书画爱好者,民间民俗艺术家都对他颇为敬佩。特别是当地的书画家艺术家被殿才屡屡推介到北京的各大报馆和海外的媒体,声誉渐降。成为当地各界的佼佼者。他既有对文化名人的评价,更对无名后辈的扶持,锦上添花。褒扬文坛名人的成就与发现扶持无名氏并重似乎成了他的天职,后一项工作好像更为重要。

我认为殿才兄最具有人格魅力的是嫉恶如仇。他颂扬真善美,更针砭时弊,鞭挞丑恶。易曰“君子进德修业,修辞立其诚。”他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遭受不公和被损害的群众百姓鼓与呼,而使爱与善更加臻于大爱与大善。一九九零年太和县农民被假种子害的很惨,两万多亩玉米减产或绝收,农民苦不堪言。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为农民讨回公道,挽回损失七十五万多元,不法种子商被依法处理。二十世纪末九零年代初阜阳化工 皮革、造纸业的有害废水大量排入济河、三清河内,流域面积达十多个乡镇,使两岸人们产生焦虑和不安,二十多万群众深受其害。用济河水洗草喂牲畜竞有七十多头牲畜中毒死亡,鸭群放入济河一次毒死四百多只。更令人恐怖的是与济河相通的七里长沟有人下河扣水被滞留水面的毒气重倒,众人上去抢救,也被毒倒,造成六死四伤的重大污染事件。触目惊心的一幕幕牵动着许多人的神经,殿才兄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烈日当空骑着自行车沿岸调查采访,赶写出“二十万群众几多愁,只因污水日日流”的报道,文章简捷明快,揭露的恰到好处,很快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妇女 中国消费者报等十多家报纸采用,中国妇女报、中国消费者报、中国环境报等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和短评,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当地受害群众不停向各级政府部门反映,环境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反血日益加剧,就是没有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殿才对有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无情的鞭挞,这种大爱大善不但需要爱心善为,更有坚强的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的扣当。这种充满激情的威慑力也招来了一些人对他的不满和恼怒,他视风轻云淡,因此,也赢得了广大群众对他的尊重,令我对兄敬仰。他的笔是匕首,无情的刺向社会的丑恶。

“阜阳渔业遭水患,农民损失三百万”:“水泥厂制售劣质水泥,导致一商品楼拆除重建”:“提留款层层加码,强行征收,农民王永生被逼自曝身亡”“反映情况遭报复,利辛农民丁作明被打死"。他还为阜南消费者马雪峰被河南省公安人员活活打死一案鸣不平,刘殿才恕不可遏,应马雪峰家属之邀多次到河南省郑州市采访把这一惨案写成报道,刊登在中国消费者报头版头条,先后被南方周末、解放日报、北京晚报等全国上百家报刊文摘。此后中国法院报、深圳商报、中国律师报、南方周末等又大篇幅的追踪报道,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亲自批示要求严肃处理。在泰山压顶般的舆论大潮中,罪犯受到了应有审判。缜密思考,认真采访,反复修改.一丝不苟和去伪存真的求证,刘殿才没有写过一篇失实的报道。难怪《中国新闻出版报》派一位高级记者专程采访殿才兄,在后来的报道中说,“刘殿才虽然不是一个专业的记者,然而他却比专业记者还专业”写批评揭露性稿件,时有说情者,甚至是领导干部,他们不但不配合采访,还为其打掩护,增大采访难度,他没有顾忌,也没有被吓倒,在各种压力之下他表现出锋铮铁骨。殿才认为对恶者的宽容放纵,就是失善、失德、失灵魂。“以武为善”。在丑恶行径面前大义凛然,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是大爱与大善的直实表现。是殿才兄所追求和践行的行为准则,把公正还给社会,把公平还给人民,让公众评判丑恶。殿才兄就是这样的人。他心诚面善,品格高尚,说话总是笑咪咪的,但他嫉恶如仇,揭露丑恶更是冷峻凌厉,令有些人或相关部门惊悚!

有大爱大善之人都是有家国情怀的。这在殿才兄的文论中均有显现。《城市文化品位要在建设中提升--试论阜阳市文化发展定位》中追朔祖先在阜阳地区的历史沿革遗迹和重大事件,他认为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蔚盛、西周时建胡子国,后灭于楚。秦置汝阴县·魏明帝景初二年詈汝阴郡。《风士记》云:“汝阴襟带长淮,控扼陈蔡”。北魏孝昌四年,改汝阴郡为颍州。清雍正十三年升颍州府,颍州古城,规模恢弘.格局严整。共有大街、小巷、胡同112处,在中原、黄淮一带占有重要地位。现在的阜阳城市化建设各主管部门要未雨绸缪,决策与实施就是要突出它的历史独特性,其特点是对外展示自己个性及魅力的标志.对内唤起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他引经据典呼吁阜阳新时代建设和市民的文化构建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传统文化的扬弃中塑造出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把历史蕴含的精神基因转化为阜阳市民的崇高尊严。为阜阳城市发展定位为新时代朔造良好完美文化形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此论文被收人人民日报出版的《全国优秀论文集》,并在全国论文征文中还被评为金奖。《与时俱进加快基层文化发展速度》《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初探》《试论阜阳市文化体制改革》等论文被收人全国性多部优秀论文集。这些论文从实现中国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文化,从战略意义的高度论述了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或论及基层文化与家庭文化,家风文化的有机结合,从单一到多元,由实践到精神,构成了生活意趣横生的文化体系,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非物质力量,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从建立科学的改革政策、管理、人事、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对阜阳市文化体制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殿才兄的学识学养是多方面的,他撰写的“重阳赏菊始于陶渊明”“元宵观灯新说”和“五毒新解”等发表后还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文摘。他在书画鉴赏方面也有独道的视角和审美取向,他笔耕不掇同时担任了全国多种大型文集的特邀编辑和编委,累计撰写、编辑出版达一千多万字,这也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殿才兄虽精耕细作,文章也不是篇篇精彩,部部永恒,但对他于他的家庭和家族来说,是家风传承的载体。这是个标杆,是对后人精神奖励和行为的助力,具有积极意义。这恐怕是殿才兄出版这部著作的初心吧。

 

二零二零年十一月十六日

于北京静山馆


 
 上一条: 遵义市教育局退休干部,现《遵义历史文化》副主编钟永玖为《时光不语》作序
 下一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原副司令员,海军中将顾祥兵先生为《怀念六任院(校)长》作序
 

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弥顿道208-212四海大厦
总社电话:00852-21962638/65852676/39216081(传真)
内地咨询电话:13923719482(深圳)
业务QQ:2754109459 邮箱:2754109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