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采书评
精采书评
站内搜索
站内全文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采书评 >> 精采书评   
捡拾散落的花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秋铧为《蒙蒙雨》作序
 时间:2024-01-29 来源:中国文化出版社  作者:管理员  点击:173

 

捡拾散落的花瓣

 

张秋铧

 

蒙蒙的雨丝,仿佛自由女神抖擞着裙裾,在冬的天空潇洒。早起,我隔窗望去,哦,昨夜的雨,竟然变成了飘飘扬扬的雪花。宛如春的杏花冬的梅,一朵朵,一瓣瓣,在空中不紧不慢地自由飞舞飘扬。伸出手去,接着一瓣雪花,啊!好温润,好柔软,那是一双女孩子的手,带给人暖暖的春。

兔年行将过去,墨涵对我说,她欲将这些年发表的散文、诗歌汇集成册,请我写一篇序。在一阵惊喜过后,我自然是欢欣应允的。对一名写作者来说,能将自己的作品汇集成册,一是彰显了个人的才华与潜能,二是表明自己有一定的文章数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定会有一个可观的发展后劲,所以第一本书,对于每一位写作者都是至关重要的。

与其说墨涵是我的学生,莫如说是我十分看好的一位青年文友。她很文静。记得第一次见面,她自始至终没说几句话,而是一直在听别人说。听到可心处,也只是浅浅地一笑,完全没有旁的知性女孩儿的高调与张致。正因为她的沉稳、安静,给我留下了十分良好的印象。初次见面,多听别人说话,是对人的尊重,更是一个人的修为。平时我在外面也是这样,不该我说话的时候,我是比较讷言的。是的,我不喜欢咋咋呼呼的人。

墨涵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如果做一个问卷调查:你喜欢读书吗?保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答:我喜欢读书。现代社会,人们或多或少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喜爱读书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氛围,谁都不希望人们说自己不是读书人。

但像墨涵这么酷爱读书的年轻人,我真的所见不多。她有自己的读书计划,每年要读百八十本书,而且会做读书笔记。知识是阅读量的积累,可见她的知识储备量该是多么丰厚啊!基础扎实,储备充足,是一个人才华爆发的核心要素。所以我说,墨涵在未来的发展是可观的,宛如一轮朝阳刚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随着自我行进的轨迹上升,那一抹光亮会越来越华丽缤纷。因为人们对未来的预测基本点,总是立足于现在的,我相信。

她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都是那么小巧而灵动,没有大段大段的描写,更没有漫无边际的理论和说教。只是将自己看到的事,感觉到的悟,如实地表述,很简洁,很矜持,没有铺张陈辞,信马由缰。正如其人,与人交谈时话语不多,落到纸上的文字,自然就显得宝贵和精粹了。比如《乡情》一文,作为全书的开篇就写得十分别致。作者说离不开家乡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生于斯,长于斯。尤其是孤身在外求学数年之后,还是回到了家乡,这里的山水田园,亲人朋友,犹如晨光,在她的脑际绵延不绝,永不缺席。读到这里,不禁也拨动了我的思乡之琴。我离开家乡快六十年了,但对曾经的村落,田野,小河,以及儿时的伙伴,总是挥之不去,如同电影胶片,时不时地在大脑屏幕上不经意地回放。家乡的水土,铸就了一个人的脊髓与灵魂。

对身边所遇的人,所见的事,都要有几分留意,生出一番感慨,这正是每一个写作者必须具备的好习惯。生活就是日常,人生就是无数个日常的叠加。写作文章,其实就是讲述自己日积月累的所见所闻,这些故事其实都是那么平常和庸俗。平凡和高尚,庸俗与高雅,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全凭作者的视角和阅读者的感悟。比如一天傍晚,作者骑自行车在街上行走,偶尔听到了一曲笛声,几声快板,就顿时感到全身暖烘烘的,忘却了刚才的烦恼,心里盛满了快乐和美。再比如,她对天津炒嘎巴不仅有热气腾腾的盛赞,还有对制作过程细致而周全的描写。那黄亮亮、油啧啧、香气扑鼻的炒嘎巴,凡读过此篇的人,相信都会寻找门店,去品尝,去饕餮。

把一个自己喜爱的食物,写得如此形美色美,有滋有味,除了倾注的情感,更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小文章,大味道。

书中有一篇挺有意思的人物素描,如同画家,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一副人像一样:《九叔唱大鼓》。九叔住在老家农村,那年新冠病毒蔓延,人们在空茫无望时,九叔在集市上和广场上,左手持月牙板,右手拿大鼓槌,面前一面书鼓,旁边是他的搭档三弦师傅。他把嗓音调得高高的,声情并茂地演唱京东大鼓。他年纪不小了,已经当了爷爷、姥爷,生活也比较清苦,但他总是坚持唱他的大鼓。所有的宗教都认为,人是有罪的,生来就是受苦的。但社会学家、文学家不这么认为,人越是在物质上、肉体上受苦,其精神上、心理上总是在不断地寻找快乐,追求美好。九叔就是这样的人,坚守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最喜欢最有兴趣的事情。在演唱大鼓的这一时刻,他是最幸福、最快乐的,所有的烦恼、苦闷、痛楚都抛到了脑后,正所谓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墨涵的诗作不多。就在这为数不多的诗篇中,让人感觉到,她的诗似乎比文更好。我原以为,女孩子的诗,无非是吟花叹月,倾诉那些说不清的悲欢幽怨。但墨涵的诗不是,完全不是!她的每一首诗都是那么壮怀激烈,慷慨磅礴,读后让老者震撼,令男儿汗颜。

有一首诗为《红》。当初她给我透露这个题目,乍一听,我觉得这样的题目这样的内容很难写好,弄不好就是时下的一堆标语口号,骨感无物,枯燥无味。可当她写出来第一时间发给我看时,我就感到十分震惊。诗中写道:

在那个黑夜沉沉的时代/在漫山遍野的庄稼地里/站出太阳般的青年/有着勤勉的手脚啊坚韧的身/他血里流着泪啊心里流着铁/火红的信念燃烧在脚底和眉间/四万万人振臂高呼/暴风惊雷彻地擎天/烈火将黄土熔炼出钢铁的热血/一颗颗心里滋生出烂漫的羁绊/这片土地上的人/只能有两种姿态/要么匍匐前进/要么立地顶天/站直了,继续往前走/以同样的坚韧和蓬勃/带着红的信念和意志/成为起伏的山/成为一角的天/成为一缕光/成为一颗星......

还有在《最可爱的人》中,赞美志愿军战士扬着年轻通透、生气蓬勃的脸,吃着冰冷的雪和炒面,举着简陋的武器,是怎样地面对最有恃无恐的敌人?转瞬七十年光景过去,今天的我们,举头遥敬时间之海里的千百万不朽灵魂,在属于我们的时代里昂首前行。在《回忆成雪》中,也同样表达了诗人以及今天的我们,要抬头看天,在征战的废墟上摸索平和,化沧海为万亩良田。尤其在《春天的故事》中,书写了历史上几个必须书写的时间节点:从1919年到1949年,再到21世纪的今天,一代一代的前辈是怎样用热血肝胆创造历史,打造今天的盛世年华与和平安宁。

《女孩与歌》《少女旅行》,好一个温柔软糯的题目,但诗中却抒发了歌者在称颂挥斥方遒的英雄,丰衣足食的劳动,恣意生长的爱情。少女旅行,不是去如今开发成景的山水间嬉笑玩耍,而是效仿先族的意志,用细弱的手臂划动小舟,脱离贫病缠绕的孤岛,然后在风暴中站立,化身为医者,与所有生命交友,悬壶济世。报答她在孤独与生长中,所有人、所有生灵给予的恩情……

墨涵的诗,突破了我的想象空间和预期,相较其他年轻女诗人的诗,确有霄壤之别,值得称赞,值得揣摩玩味多多。

今日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窗外阳光明媚,室内颇觉清冷。此刻不禁想起了一首诗《晚渡白马湖》:轻风小寒吹浪花,新柳茸茸啼乳鸦;平湖一望几千顷,远山连天飞落霞……

那年秋天,墨涵邀我游团泊湖,也曾相见这样的景致。可见位于淮扬的白马湖,和位于津沽的团泊湖,虽节气时令相异,但景致大体相同。静海区有着悠久的文史沉淀,钟灵毓秀,怀璧含玉,犹如面前的那片大海,身旁的那条运河,以及一望无际的千里沃野。既没有都市的喧闹,也没有僻壤的闭塞,正好是读书做学问,获得社会信息的绝佳之地。于是乎,在蒙蒙细雨中,墨涵捡拾散落的花瓣,拂尽泥土,装进竹篮,汇成了这部精美的书。

文学之河,经山历海。文学是民众的呼吸,是社会劫难与吉祥最好的见证者。但愿墨涵虚心向前辈先贤学习,读书,阅人,经事,努力开拓视野,磨砺身心,写出更多更好的诗文,出版更厚实耐读的书。

噫吁,欣然草就此文,是为序。

 

2024年元月6日 于晚耕堂

 

【张秋铧,湖北人,现居天津,今年78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创作近60年,发表了近400万字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捍疆卫土张自忠》、《太阳半张脸》,中短篇小说集《烟雨南运河》、《东湖洼之晨》,长诗《涛声回响六百年一钓鱼岛之歌》等。】

 
 上一条: 诗词冶情性 红尘不俗人:原龙风文学院红二系总院长、上海格律诗词社专家委员会委员郭成勇为《新诗近韵》作序
 下一条: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家协会理事马运葆为《词话平凡》作序
 

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弥顿道208-212四海大厦
总社电话:00852-21962638/65852676/39216081(传真)
内地咨询电话:13923719482(深圳)
业务QQ:2754109459 邮箱:2754109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