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社图书
文学类
艺术类
史志年鉴/族谱家谱
国家图书馆收藏图书
党政工作
名人传记
地方文化/旅游类
文史类
经济类
摄影作品集
教育类
企业文化
民俗文化
哲学类
自然科学/医学养生
社会科学
经典连环画
站内搜索
站内全文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本社图书 >> 艺术类   
《小中见大》
 时间:2015-09-29 来源:中国文化出版社  作者:管理员  点击:1231

 

 

 

收藏的樂趣,不一定是一位收藏者在一生中集藏了很多很多藏品,應是收藏者在鑒藏過程中知識的累積,也不是所藏書幅作品尺幅面積的大小,應是見識的不斷增長,是心靈境界的提升。

    中國哲學和藝術理論中,有著一種重要的思想,那就是以小見大,咫尺千里。恆河沙數,一塵觀之;浩瀚大海,一漚見之;一拳石,可以知高山;一葉落,可以知勁秋;一朵微花低吟,唱出世界的奧秘;一枝竹葉婆娑,透出大千的消息。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國。

    重視小的趣味,發現小的智慧,在六朝即露端倪。中唐以後,小的趣尚愈加顯明。繪畫中以小見大風氣日漸流行。文人意識的崛起,山林境界為人們所推崇,隱逸文化的流布,士人們返歸於內,成就心性的圓滿,以近追遠,以小見大,以平和的愉悅代替外在的爭奪,以細膩的體驗代替粗俗的官能享受。更有甚者,不必山川廣遠,於咫尺的畫幅中可以臥游大千,馳騁廣袤;不必流連巨麗風光,在一片葉中包含著世界的奧密。小中有心靈的大開合,有自在騰挪的空間,有優柔含玩的意味。以小見大,反映了中國美學的內在超越思想,是內在心靈境界的昇華;無限就在有限之中。『見山』,不是眼睛看見山,而是心靈發現一個宇宙,一個與心靈相互優游的宇宙。以小見大,體現了中國人深邃的哲思,此般繡腸錦心,在藝術中又浸潤最深。中國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靈魂超越之具,就是引人『見山』的。超越了狹隘的思維,實現了心靈的超越,在小中見大,在近處追廣遠,在狹窄處見幽深。

    南宋畫家馬遠的《寒江獨釣圖》,那靜謐的夜晚,淡淡的月色,空空蕩蕩的江面上一葉孤舟靜橫,小舟上一人把竿,凝視於水面。小舟的尾部旁邊是幾絲柔痕,將小舟隨波閒蕩的意味傳達出來。這幅畫是簡約的,簡到不能再簡了,只有一葉小舟,幾絲柔痕,但表達的生命感受卻是豐富的。這幅畫只是一個引子,它的後面有一個廣闊的世界。夜深人靜,冷月懸空,寂寞的秋江上悄無聲息,氣氛淒冷,一切的喧囂都遠去了,一切的爭鬥都蕩盡了,一切人世的苦惱都在冷夜的屏障抵制下退去了。一丸冷月,雖然孤獨,卻是漁父相依為命的精靈。冷月灑下的清輝對這孤獨的人來說不啻是一種安慰;迷朦景,而是詩人當下領悟的生命空間,是一個與詩人生命密切相關的世界,於是這個小小的世界被賜予了特別的意義,它成了一個圓滿的生命宇宙。

    杜甫『咫尺應須論萬里』的觀點,成為中國畫的綱領之一,畫山水被視為『掃千里於咫尺,寫萬越於指下。』咫尺萬里,在氣勢,在境界,在裹挾於其中的人生感悟。清畫家戴淳士:『柳蔭系艇於閒冷中,領空曠之趣,殊勝千岩萬壑也。』藝術家意在『趣』——生命的趣味。近代畫家沈邁士指出過這一點:『中國畫的特長即是能以以小見大的手法,來表現廣闊重疊的勝概的,這種手法自隋唐以來逐漸成長,趨於成熟,到北宋達到神妙的境界。』如人們所說的『馬一角』、『夏半邊』就是典型。

    蘇東坡在評鄢陵王的折枝畫時說:『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誰能在一朵微花中見出天地的無邊春色呢?鄢陵王做到了。一點紅色,就是無邊的世界。畫家並不是魔術師,他怎麼就可以點出一片春色呢?就在於畫家以感人的筆觸,創造一個瞬間體驗的生命世界。他畫的是花,但意不在花,而在花背後的豐富體驗世界。蘇軾有論畫詩道:『毫端偶集一微塵,何處溪山非此身?』以一粒微塵,表無邊溪山,而不必在筆下直接畫出溪山無盡。一粒微塵,就是一個圓滿世界。

    蘇東坡所說的折枝畫,是中國畫的重要形式,自中唐以來一直受到畫家們的喜愛。南宋時,折枝花鳥畫幾乎成為代表這個時代繪畫之風的典型形式。畫家們不去畫滿園的春色,往往是花出一朵,鳥棲一的夜色,為這寂寞的人提供柔和的保護。小舟靜靜地向前,偶爾激起的流水聲,像是和人絮語。忽有夜鳥掠過,留下它悠長的叫聲,更襯托這江夜的空明和寂靜。這幅山水畫是畫中以小見大的典範。小是一種心靈真實,三五步走遍天下,五六人雄會萬師,那是在人的心靈體驗世界中所達到的。元代大畫家吳鎮說:『生綃咫尺無窮意,誰識經營慘淡間。』慘淡經營的不是寫實,而是藏於畫中的生命感受。『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不是重在寫__枝,從畫面一角側側而出,就是畫的全部了。不是他們畫不了群芳異卉,百鳥齊鳴,也不是他們沒有時間來畫複雜的對象,中國畫家認為這就夠了,一切的陳述都是多餘的。

    蘇東坡的表兄弟文與可是一位畫竹大師。東坡有一次和他開玩笑,對他說:『竹子長萬尺,要畫它當須用絹二百五十匹,你不要畫了,就將那絹給我算了吧。』文與可說:『我要是有二百五十匹絹,就買些田回家養老啰。』文與可將所畫的一枝竹送給蘇東坡,對他說:『此竹數尺耳,而有尋丈之勢。』而東坡回答說:『世間亦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後人評文與可的竹子說:『雖是一枝竹,卻有一萬丈。』

    畫家追求不是事物真實面貌的表象,而是關心體驗。藝術家作品的成功,既不在於精湛的技法,也不在於動人的構思,而在於深刻的思想以及藝術家內在的自我旨趣的自然流露。中國藝術表現的形式是一朵浪花,而隱藏的世界永遠是一個海洋。一枝竹就是個大乾坤,心自遠,天地自大。我們欣賞咫尺畫作,看的不僅是它的景致,亦在讀自己的心靈哲學,一尺圖畫就是一幅心靈的畫圖;主要是心靈的趣味,有悅耳悅目的感受,更有悅心悅意的性靈活動;覺得眼前的咫尺間不僅可行、可望、可品、可賞、更是可居、可游,我們的心與之同游。

    该书于20135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上一条: 《探秘彩陶王国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珍品展》
 下一条: 《王金根书画集》
 

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弥顿道208-212四海大厦
总社电话:00852-21962638/65852676/39216081(传真)
内地咨询电话:13923719482(深圳)
业务QQ:2754109459 邮箱:2754109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