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欢迎您!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精采书评
精采书评
站内搜索
站内全文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精采书评 >> 精采书评   
磐安县政协主席陈剑波为《磐安古韵》作序
 时间:2016-08-04 来源:中国文化出版社  作者:袁晨月  点击:1287

 

 

 

 

《磐安古韵》序

 

◎陈剑波

 

(序作者系磐安县政协主席)

 

“山之有景,即山之峦洞所标也,以人遇之而景成,以情传之而景别,故天下有四大景,图志有八景十景。”这是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所说的一段话。夫名山大川,邑中风景,一经文人骚客游览,形诸歌咏,遂得以留传后世,此地以人传也。可谓“缘自骚客成八咏,临风怀古耐题诗”。

 

八景文化其源远矣。“八景”者原为道教之名词。《太上隐书八景飞经法》云:“八景分为元景、始景、玄景、灵景、真景、明景、洞景、清景。”《云笈七谶》八景言八采之景色,以三元五行为八景。八景诗源头之作则可溯源之南北朝。南齐隆昌元年,太守沈约建元畅楼,以八景为题作八咏诗。“金华开八景”,时号绝唱。正如明俞恂《平山八景诗序》云:“东阳(指金华府,古称婺州或东阳部)多佳山水,八咏有楼,肇见于沈休文(沈约)。品题其后贤者,名士虽栖迟于岩壑间,仿之而为八咏者,不一而足也。”至宋时,“八景”被延伸为八个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郡守孔宗瀚在虔州建八境台,绘制《虔州八境图》,请苏轼题诗八首。苏轼在诗引中言:“此南康之一境也,何从而八乎?所自观之者异也。且子不见夫日乎,其旦如盘,其中如珠,其夕如破壁,此岂三日也哉,苟知夫境之为八也,则几寒暑、朝夕、雨旸、晦冥之异,坐作、行立、哀乐、喜怒之变,接于吾目而感于吾心者,有不可胜数者矣,岂特八乎?”苏轼这篇《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引》则成了八景文化理论的奠基之作。明清两朝,凡各府县修志,姓氏修谱,地方政府和仕绅便习以配置八景作为地方开化之象征,载录八景诗文,用以装点名胜,炫耀乡里,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大观的八景文化。

 

而用“八景”诗画打造风景名胜品牌由来也已久远。宋嘉佑年中(10561063),宋迪于长沙八景台画“潇湘八景图”,为历代文人学士所称颂。元四大画家之一的吴镇则绘“嘉禾八景”,言“胜景者,独潇湘八景得其名。广其传。唯洞庭秋月,潇湘夜雨。余六景,皆出于潇湘之接境。信乎。其真为八景者矣。嘉禾(即今嘉兴)吾乡也。岂独无可揽可采之景。与闲阅图经,得胜景八,亦足以梯潇湘之趣。”清同治八年(1869),知府许瑶光则以南湖为中心,将嘉兴城郊各古迹、景点列出八景,合称“南湖八景”,并作序题诗,请其友、画家秦敏树作“南湖八景图”,与“八景诗”一同镌刻成碑,彰显了“八景”品牌。再者,如杭州西湖胜景,早在南宋时期就组织一批宫廷画家,精选西湖佳胜,打破“八”的局限,逐一命题作画,形成西湖十景,名冠寰宇。同时,随着岁月更替,时代变迁,新景迭出,于是杭州日报联合文化局、园林局发起推荐和评定“西湖新十景”的倡议,结果推出了“西湖新十景”。新旧二十景,可谓诗情画意,魅力无穷,发挥了极大的品牌效益。

 

磐安4000多年历史,八景文化则始于唐,宋、元、明、清各朝,乃至民国时期皆有八景诗文存世。唐贞元二十年(804),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和医学家陆贽(754805,曾为唐德宗宰相)见窈川“林壑幽邃 ,山水融结,泉甘土肥,草木畅茂”遂作”窈川八景诗”。大宋越国公卢琰(900985)隐居永康灵山(即今磐安新渥灵山之麓)则作“灵山八景诗”。序中言道,“古之圣贤随地而安,随遇而乐。人以地而乐,地因人而著。如历山之闻于大舜, 渭水闻于太公,南阳显于诸葛,盘谷著于李愿者,历历有然。况灵山婺之胜区,故谙其景而著之。”可见八景诗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借咏叹山川自然景观表明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县城安文古镇自宋始,历代皆有“四奇八景”诗闻著于世。明代理学家陈时芳在《山川形胜》中云:里中四奇八景之咏由来已久矣,昔时陆放翁诸公俱有题识。祖中四六府君(陈寿字元)者善吟咏,摭里中胜地八为诗纪之,诸名公若鹿皮子辈皆盛有著作卷轴富甚。至元丁酉处冦躏惠化,遂与室俱烬。后,和廿三府君名助者……,与龙凤甲辰续为《四奇八咏》之章,至丙午进士卢行可者寓吾里,为之和。”宋元时 “石珠、石印、石龟、石牛”为四奇,独秀遗址、双溪合流、长汀渔笛、连木莺声、花台新月、西山暮雨、桃坞春光、梅枝雪霁为“八景”。至明时又新增“八景”。“八景”而外之诗文则更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姓氏修谱,则由仕绅安排选择八处最具特色的景致,请当地名人作八景诗,或立碑刻石、或建庙修亭,竟相效仿,炫耀乡里,也自平添了些许风雅情致。

 

 “八景”者实为一地风景胜迹之精华所在,当被赋予典雅和富有诗情画意之名,又经历代文人骚客诗词、曲赋的演绎,以及图画烘染,不断丰富和拓展了“八景”内涵和外延,突出反映了山水秀美的自然景色和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审美要求和当时的人文情况。可见,独特的“八景”文化实为一地的文化名片,是彰显地文和人文的一个重要载体。 

 

“八景”文 化的推崇,自古虽有争议,甚或为之垢病,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尽管“八景”文化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诸多景点也已不复存在,然而对于历史的遗产慎重地正确地吸收和扬弃,无疑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负有不容回避的责任。“八景”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磐安“八景”文化十分丰富。现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磐安“全域旅游”总体构想的实施,充分挖掘“八景”文化资源,做好历史文化与旅游景点的有机结合,赋予景点更多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品牌价值,提升磐安整体形象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选编出版《磐安古韵》一书,旨在汇集磐安“八景”文化,并透过八景名称的由来和古今变迁,了解历史,了解先人们的生活、习俗,感悟沧桑巨变,由此倍加珍惜乡邦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自己的出生地。真诚希望儒商、乡贤、文人、雅士、有识人士为借鉴和弘扬“八景”文化尽心竭力,创造保留更多的风景名胜和古迹文物,传承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是为序。          

 

 
 上一条: 中共孝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仇平贵为《孝感文化名家》作序
 下一条: 格尔木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胡开东先生为《格尔木军垦印记》作序
 

中国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总社地址香港九龙弥顿道208-212四海大厦
总社电话:00852-21962638/65852676/39216081(传真)
内地咨询电话:13923719482(深圳)
业务QQ:2754109459 邮箱:2754109459@qq.com